共產黨人——吳運鐸
吳運鐸,祖籍湖北省武漢市漢陽縣柏林鎮李灣村(蔡甸區張灣街李灣村)。
1917年1月17日,吳運鐸出生于江西省萍鄉市安源煤礦一個小職員的家庭。雖然家庭貧窮,但望子成龍的父親仍節衣縮食,堅持把孩子們送去讀書。
1923年,吳運鐸6歲時進入煤礦東區職工子弟小學就讀,參加兒童團并擔任宣傳員。由于煤礦上有許多機器設備,吳運鐸少年時便對機械產生濃厚的興趣,打風房中空氣壓縮機巨大的飛輪讓他認識到機械的力量,最大的夢想就是當管機器的工人。
1931年,吳運鐸隨家人遷到湖北黃石,進煤礦當學徒。為了弄清機器工作原理,吳運鐸在繁重勞動的間隙,把車間里的一個小閣樓打掃干凈,當成“書房”兼“實驗室”,把裝機器的破木箱翻過來當書桌,又用省吃儉用的錢買來一些工業小叢書,學習機械知識。
抗日戰爭爆發后,中國共產黨在煤礦舉辦抗戰講座,吳運鐸天天去聽課,家中也成了工人集會場所。他還參加黨的《新華日報》發行站的工作,每天下班后便把報紙貼出去。礦主報告警察要捉拿他,吳運鐸毅然參加新四軍。
1939年5月,吳運鐸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始從事地下組織活動。隨后,被派到皖南云嶺的新四軍司令部修械所,在農舍的茅草棚子里開始了軍工生涯。在10年的革命戰爭生活中,吳運鐸隨兵工廠從皖南到蘇北,再到淮南,然后轉戰淮陰、沂蒙山,后又渡海到東北的大連。在艱苦的革命戰爭歲月,吳運鐸帶著7個學徒,每年為前線生產子彈60萬發,為了研發槍彈,他四次負重傷,渾身上下有200多處炸傷,4根手指被炸斷,左眼被炸瞎,一條腿被炸斷,被譽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
1949年12月,組織送吳運鐸到蘇聯去診治眼睛。在莫斯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夫人聽到了吳運鐸的英雄事跡,特地到醫院看望他。蘇聯醫生對這位“中國保爾”十分崇敬,經過悉心治療,吳運鐸的部分視力得到恢復,于1950年回國。
1950年,吳運鐸參加俄羅斯莫斯科五一節觀禮,在紅場見到了蘇聯人民的偉大領袖斯大林。回國后,曾任湖南株洲兵工廠廠長,中南局重工業部兵工局副局長。
1951年10月,吳運鐸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和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特等勞動模范稱號,將他譽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并參加十一國慶典禮,在天安門城樓上見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
1952年,吳運鐸出版自傳體小說《把一切獻給黨》,這本書發行后,在全國引起很大反響,總共出版七百多萬冊,被譯成俄文、烏克蘭文、蒙古文、朝鮮文、日文、英文,在許多國家發行。
1953年至1955年,吳運鐸赴蘇聯學習兩年。
回國后,吳運鐸擔任重工業部第一研究所所長,1963年任五機部機械研究院副總工程師。
來源:百度百科
責任編輯:黨群工作部-劉旸
排版:孫云茜